聆聽李家同校長「大量閱讀的重要」演講


 


很難得的機會,今天下午二時李家同校長蒞臨金門演講,講題是「大量閱讀的重要」,演講105分鐘的過程,李校長不曾休息;李校長以如同與人閒話家常的語調、神情,深入淺出娓娓述說「大量閱讀的重要」。


 


在演講中李校長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動作,他很自然的不時將右手掌放在自己的右頸,這個不經意的小動作使他的演講更具親和力。


 



          李家同校長很自然的不時將右手掌放在自己的右頸


 


 






以下是他演講的大致內容:


 


    隨興看書,閱讀觸角多元化


 


「我從小國文程度好,就是因為閱讀。」李家同說,但他並非只閱讀中國人所謂的「聖賢書」。「中國人把閱讀看得太神聖了!」他認為,閱讀應該是不受任何人限制、隨興自在地看自己想看的書。像偵探小說、武俠小說等,都是他的最愛。世界著名的女作家、永遠的謀殺天后阿嘉莎 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的偵探小說《一個都不留》是他覺得最特別的一本書,至於何處吸引他,他笑笑的賣了個關子:「就請大家去看書,自個兒體會囉!」



秉持著「隨興看書」的信念,李家同不認為有特別推薦某本書籍的必要,只要是非色情、暴力的書籍,他都不反對閱讀;而他曾在《聯合報》發表的〈救語文能力,大量閱讀是妙方〉一文中,也建議了四種給孩子閱讀的書籍及文章種類,包括經典名著、好的論述文章(如社論、讀者投書)、法官判決文和偵探小說、有趣味的知識性文章。這就是「大量閱讀」的概念──不只是提倡閱讀數量的增多,還包含了書籍文章的多樣性、豐富性。


 


    多樣閱讀,加強表達長見聞


 


「多樣閱讀」的概念,李家同也從胡適的《四十自述》中,得到了一些印證。當胡適從鄉下私塾來到上海念書時,遇到的第一篇作文題目就是試論「日本為何強盛」,即使是對於熟讀古文書籍的胡適來說,這仍然是個他沒有能力回答的問題!因為當時胡適的閱讀經驗僅限於中國的古文,對於西方國家的船堅炮利、現代科學的思想,自然無從認識起。



反觀現今的臺灣,一味重視古文的國語文教育盲點,他憂心道,「我不是說臺灣國文教育注重古文是錯的,應該是說只重古文是不夠的。」那,教育界應該全面提倡白話文嗎?李教授表示,太過或不足都是一種極端,兩者並重才是良策。


 


許多專家學者雖然專精於自己的研究領域,但若不閱讀其他種類的書籍,極有可能導致人文素養或是常識的不足。如此一來,清楚表達自己意見的語文能力會更差,即便有再多豐厚的專業知識、意見,也無法精準傳達,好讓人了解、與別人溝通。就像小時候常玩的氣球,吹足氣後,要放手讓氣體釋出,它才能在天空盤旋,否則就只能靜靜地在角落做一顆飽滿的氣球。因此,語文能力並非只限於攸關成績高低的考試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讓自己得以與外界對話的基本能力。


 


    看課外書,培養閱讀第一步


 


照說,這麼重要的基本能力,就應該從小就開始培養起來。但李家同直指現在仍有部分的中小學老師,因為害怕影響學生的課業成績,不把「看課外書」當作一門重要的課來教,反而只會緊緊的抓住教科書不放。「只教一本書是不夠的。」他語重心長的說,課外書不僅不會阻礙孩子的課業學習,反而能讓他們在課外書和教科書中,相互得到印證或補充。師長若不將「課外書」當成教育的一部分,學生如何能養成大量閱讀的良好習慣?現在炒作得正火熱的「學生語文能力問題」,光靠「學測加考作文」就能提升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其實,最基本的根源,仍是從小就養成孩子大量閱讀的習慣,假以時日,語文能力自然就能更加精進了!



 
李校長表示:我還聽過一個故事,有一位數學老師覺得他的學生老是不會做數學題目,他請了一位國文老師來解釋題意,學生就會做了。我也碰到一位化學老師,她的經驗相同,大多數弱勢同學之所以不會做題目,都是因為看不懂題意。


國語文能力差,絕不是寫別字而已,最嚴重的就是看不懂文章。不相信的話,可以找一位程度差的同學讀福爾摩斯探案,他很可能弄不清楚人物互相錯綜複雜的關係,更弄不清破案的關鍵。亞森羅蘋就好得多了,大概是因為其中邏輯推理的成份不多的緣故,至於克莉絲蒂的偵探小說,那是最高境界,能徹底看懂克莉絲蒂小說的小孩子,已經不算是弱勢孩子了。


閱讀不夠的孩子,也有詞不達意的痛苦,即使他已看懂了某篇論文,他也無法將它的大意濃縮成幾句話,不要說生動了,就連正確無誤都不一定能辦到,遑論描繪自己的想法。更嚴重的是:很多文章不是詞不達意,而是前後文互相矛盾。你問他為何會寫出如此互相矛盾的文章,他也只有苦笑並不知道原因。


很多人以為只有學文法科的人需要有好的語文能力,其實學理工的同學一樣需要語文能力。做研究要寫論文,如果語文能力不好,寫出來的論文沒有人能看得懂,即使看懂了,也可能給人一種內容貧乏的印象。大多數工程師不要寫論文,但是要做報告,情形亦是如此。很多工程師做事的能力雖然很強,但是不會向上司解釋成果,吃很大的虧。


閱讀不多的弱勢同學,知識當然不多,寫文章時不可能引經據典,而且因為所知者少,寫出來的文章當然了無新意,談話的時候也不可能有趣。


我希望我們的年輕人有以下的語文能力:


一、可以很快地看懂文章,而且抓到文章的重點。


二、可以正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表達想法時合乎邏輯,不會自相矛盾。


四、表達的想法不落俗套,有獨到的見解。


要得到這種能力,其實不難,只要大量閱讀即可。我在此建議給弱勢孩子閱讀的書籍文章:


一、經典名著:任何書籍或文章,已經成為永垂不朽者,一定有其道理,唸了絕對有益。古文當然屬於此類,外國的著名小說,也很該念。最近英國政府在英國監獄強迫受刑人念英國著名小說,結果好多受刑人出獄後,努力進入大學專攻英國文學。據統計,最受受刑人歡迎的小說是「蒼蠅王」。


二、好的論述文章。比方說,重要報紙的社論和讀者投書。我並非說這種文章有真理存在,而是因為這些文章條理必定很清楚,中心思想也很明確,絕不會天馬行空,更不是老生常譚。而且這些文章常常有知識性,比方說,有一篇社論也許會談到預算,孩子會從此知道國家是有預算制度的。當然,選擇這些文章時必須避免有太多政治性的。


三、法官判決文和偵探小說。兩者的共同特點就是講究邏輯。很少人會發現法官的判決文有互相矛盾的地方,好的偵探小說更是如此。英國的泰晤士報有專門的法律版,常有法官的判決文,可惜我國不太重視這些。很多法官的判決文硬邦邦,很難讀,不過,我曾經看過一些大法官的判決文,的確精采無比,其思慮不但清晰,而且任何可能的疑問,都會在判決文中提到,令人心服口服。偵探小說的優點則是有創意。要寫出有趣而又天衣無縫的偵探小說,是要有很深功力的。


四、有趣味的知識性文章。在此,我建議大家看人間福報的一些有趣報導,大多數的文章是有關科學的,一概很短,非常適合孩子們看。看了以後,可以增加知識。


其實,菁英份子的孩子們,國文程度並不差,弱勢團體的孩子,才是問題之所在。教育部決定恢復在考高中學力測驗加考作文,沒有人反對,但我卻大為憂心,對於弱勢孩子而言,這個措施是雪上加霜,和城裡孩子相比,他們不太可能寫得出好的作文來,原因很簡單,他們通常沒有看什麼課外書,對於很多事情,根本沒有什麼觀念,如何寫得出好的作文來?


我在埔里的博幼基金會就強迫孩子們大量閱讀,很多小孩子會在同學間有意無意中談到他們讀課外書所得到的知識,使同學們對他們另眼相看。有些已經迷上了金庸的小說,迷上福爾摩斯的孩子也不少。我在想募款購置克莉絲蒂的全套,看看這些弱勢孩子會不會迷上這位大作家的名著。


我承認我的想法屬於異類,因為我自己屬於什麼書都看的人,因此我把我的經驗介紹給各位,各位老師和家長,不妨參考也。


 


末了,李校長推薦了四本他最喜歡的書:


 


《一個都不留》、《蒼蠅王》、《白鯨記》、《深河》。



 



演講結束大家圍著李家同校長簽名



 


李家同校長在我的筆記本簽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85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