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砲戰五十周年
逢五十周年,去年圖文重新置頂以資紀念
五十年前的 八月二十三日 ,黃昏六時許,正是晚餐時候,大陸中共開始對彈丸之地的金門展開無情的砲擊,第一群砲彈瞄準金門防衛司令部太武山上的水上餐廳。當時四位副司令官坐在餐桌等候司令官到來,砲彈直接命中,當場死了三位副司令官。司令官因平常待副官(侍從官)不薄,被副官藉故拖延而幸免於難,後來查出那副官(侍從官)就是間諜。
八二三砲戰不僅影響海峽兩岸對立的局面,亦挑起1950年代世界民主與共產兩大壁壘對抗的國際危機,金門這一海上小島,一夕之間被推上歷史的舞台,受到最嚴苛的考驗!
從八月二十三日到 十月五日 短短四十四天中,金門這一百四十八平方公里的土地承受了來自中共的四十七萬發砲彈,平均每天一萬餘發、每一平方公里的土地落彈二千九百七十四發。
在四十四天中,死了五百九十五名軍人、百姓八十餘人。
十月五日,中共眼看費了四十四天中打了四十七萬發砲彈仍搖撼不了金門,且我們採重點式還擊,亦給予中共相當的重創,至此中共乃片面宣佈單打雙不打,自找下台階下台;從此每逢單日晚上,中共隨興之所至對金門打幾發砲彈,從四十七年的 十月五日 一直到六十七年的十二月十五日(中美建交停止砲擊金門),二十年 零兩 個月又十天金門民眾長期生活在砲火威脅恐懼中度日。
且因地屬戰地,實施軍管的戰地政務,民眾一切日常生活管制相當嚴厲,所有的人不准有收音機(會收到中共政治廣播),不准有飄浮器材(如籃排球輪胎等,防止軍民海上飄浮投靠中共),不准放風箏(防止以此與中共暗號聯繫),入夜九時後一律宵禁不可任意通行,夜間不准隨便用手電筒照射天空或海邊(防止與中共打暗號),晚上所有的燈都要加燈罩,燈光不許露出屋外,三餐所吃的米都購自於軍隊戰備屯糧的陳(舊)米,新米要作戰備屯糧,民眾就一直吃舊米,現在大家都知道舊米會產生黃麴毒素,難怪金門民眾癌症比例如此偏高!凡此種種都是居住台灣民眾無法想像的不便。
如今的政府可有寬待金門,我們自己的高粱酒每年上繳中央近五十億稅捐,但一條大小金門的橋樑,民進黨政府騙了近八年就是不肯興建,每逢選舉此議題就被提出,多少官員曾背書過!金門民眾戲稱這是一條選舉浮橋,選舉一到就浮出來,過後就無影蹤。
民進黨高喊台獨之際,可曾想過曾經屏障台海安全的福建省金門縣與連江縣(馬祖)的未來?當高喊非台灣人不能選總統時可曾想過離島居民內心感受?這樣的政府我們可能支持嗎?不要責怪離島都是深藍的票,要問的是你們可曾用心關懷過?!
台海關係圖
金門與廈門位置圖
中共隨砲彈打來之宣傳單
民眾躲避砲彈
陣亡將士長眠太武山麓
軍管戰地政務時期金門所使用的錢幣
金門民房受損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