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台灣常見毒蛇與毒蛇咬傷後的治療
**轉載**認識台灣常見毒蛇與毒蛇咬傷後的治療 急診科主治醫師沈樹信前言:每當春夏來臨,就是蛇類結束冬眠後出沒的旺季。因為本院臨近陽明山區,所以時常會有被毒蛇咬傷的病患求診。有鑑於此,急診科也積極派員參與「毒藥物急症研討會」。在此謹提供以下資料供大家參考。
◎毒蛇及抗蛇毒血清分類:全世界蛇類有3500種以上,毒蛇約佔400種。台灣地區有毒蛇約有23種,其中較常 見的有6種。 A. 蛇毒分類 (三型):(1)出血性(青竹絲、龜殼花、百步蛇)。(2)神經性(眼鏡蛇、雨傘節)。(3)混合性:(鎖鏈蛇)。 B. 抗毒血清分類:(1)抗出血性蛇毒血清(青竹絲、龜殼花)。(2)抗神經性蛇毒血清(眼鏡蛇、雨傘節)。(3)抗百步蛇蛇毒血清。(4)抗鎖鏈蛇蛇毒血清。
◎毒蛇簡介及中毒症狀: A. 青竹絲:背部鮮綠色,腹部黃綠色,尾部磚紅色。三角頭,一對大管牙。咬痕明顯,局部症狀較龜殼花輕。臨床上少見全身性出血症狀。咬傷率高、致命率低。 B. 龜殼花:棕色背脊中央有一條黑邊之大暗茶色斑,前後連續向左右彎曲,呈”波浪狀”。兩側各有一列對應之小斑塊,大三角頭,一對大管牙。咬痕明顯,局部有腫痛、瘀血、少數水(血)泡。有全身性出血症狀,延遲就醫則迅速惡化。 C. 眼鏡蛇:體呈棕色黃斑,頸部一寬白含黑點帶狀斑,小圓頭、小溝牙。受驚嚇或被激怒時會仰起擴張的頸部,發出嘶嘶噴氣聲,狀似戴眼鏡或飯匙。毒性複雜但咬痕不明顯,局部紅腫痛,造成組織壞死。 D. 雨傘節:全身有黑寬白窄相間的斑紋,小頭圓,有對大溝牙及兩對小溝牙。咬痕不明顯,疼痛僅針刺麻木感,無腫或瘀血。會造成神經麻痺,肌肉無力,導致吞嚥困難、呼吸衰竭。 E. 百步蛇:體背有左右相對的黑褐色倒三角斑而圍成菱形斑。呈三角大鱉頭,一對巨大管牙,嘴尖上翹,體形最大。出血性劇毒!咬痕明顯,腫痛劇烈,並產生許多水(血)泡且持續滲血。有全身性出血症狀,凝血功能異常而合併其他器官的出血。 F. 鎖鏈蛇:淡灰色體背有三縱列交錯的暗色橢圓紋。三角頭,一對大管牙。主要見於台灣東南部山區。
◎治療: A. 現場: 1. 保持鎮靜避免亂動肢體,並觀察認清毒蛇的形狀、顏色、及特色。 綁上"止血帶"並標記時間準備就醫。 2. 患肢保持低於心臟的位置,並移除肢體上的束縛物。 3. 救援者避免以口吸傷口,以免造成傷害。 4. 以彈性繃帶或彈性寬衣料給予壓迫性包紮。不可使用太細或緊迫的橡皮止血帶等捆綁。 5. 不需切開傷口,不要冰敷或冷敷,不要喝酒或刺激性物質,儘速就醫。 B. 醫院治療: 1. 穩定生命徵象並評估及判斷可能的毒蛇種類。 2. 清洗消毒傷口,並決定是否給予破傷風類毒素注射。 3. 給予抗蛇毒血清的治療: I. 若6~24小時並未產生症狀,且檢查正常者,可不需使用血清。 II. 使用前先進行皮膚過敏試驗。 III.咬傷30分鐘內可使用局部注射血清治療。 IV.靜脈注射劑量則根據咬傷嚴重度、病人大小、及時間長短。 V. 初劑量為1~2 瓶加在生理食鹽水中稀釋,注射約需15~30 分鐘。 VI.如果注射後症狀改善程度不夠理想,則須再追加劑量。 C. 臨床經驗: 1. 在傷口附近作標記,以測量變化情況,作為追加血清的指標。 2. 注射血清後應抬高患肢,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腫脹。 3. 咬傷30分鐘內,可以用抽吸器自傷口中抽出部份毒液。 4. 初期任意切開傷口會使傷口惡化。 5. 若發生腔室症候群、感染或壞死時,才需採取手術治療。 6. 血清使用劑量因效價與咬傷時的蛇毒量的差異,並無絕對標準。一般建議參考的使用劑量為::青竹絲:0.5~1瓶、龜殼花:1~4瓶、眼鏡蛇6~12瓶、雨傘節:1~4瓶、百步蛇:2~4瓶、鎖鏈蛇:2~4 瓶。 7. 血清有止血和穩定神經傳導與生命徵象的作用。 8. 凝血功能在6小時後仍異常時需再追加劑量。 9. 血清無法改善腎毒性和局部組織腫脹及壞死。 10.血清副作用: (1)過敏反應:蕁麻疹、氣喘、血管性水腫。 (2)過敏性休克:最嚴重!但罕見。 (3)血清病::4~10日後發生。發燒、關節疼痛、淋巴腺腫脹、皮膚紅疹。 (4)治療::抗組織胺及類固醇。
留言列表